产品别名 |
pops检测 |
面向地区 |
全国 |
POPs公约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下,为了推动POPs的淘汰和削减、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免受POPs的危害,国际社会于2001年5月23日在瑞典首都共同缔结的环境公约,其全称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此公约的成功签署,被认为是继《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之后,国际社会在有毒化学品管理控制方面迈出的极为重要的一大步。
废弃库存农药在许多国家都是个严重的问题,数十年来各种废弃农药不断在发展中国家堆积起来。2004年9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曾警告称库存的老化杀虫剂和废弃杀虫剂产生的大量有毒化学废物正对东欧、非洲、亚洲、中东以及拉丁美洲人群及环境产生持久且不断恶化的威胁。据FAO估计,全球约有超过20万吨的农药散布在数千个贮存点,其中大部分的POPs农药已被禁用或废弃。目前已发现在非洲等地的有些贮存点因容器锈蚀而导致的POPs渗漏,污染了当地土壤和地下水,成为危害居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狭义上的POPs物质
主要是指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禁用物质。
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12种POPs:
1)有意生产――有机氯杀虫剂(OCPs):滴滴涕、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毒杀酚;
2)有意生产――工业化学品:六氯苯和多氯联苯(PCBs,209种);
3)无意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或燃烧生产的副产品:二恶英(多氯二苯并-p-二恶英PCDD)、呋喃(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2378位取代PCDD和PCDF 17种。
第二批新增物质包括:3种杀虫剂副产物(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林丹)、3种阻燃剂(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六溴联苯)、十氯酮、五氯苯以及PFOS类物质(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
第三批增列(第五次缔约方大会):硫丹。